李忠观点|公·私之间——城市步行空间精细化管理提升建议(上篇)
 
李忠先生不讲课的这第N+1天里,他在看书、带领团队搞研究,大家呢?有没有想念他独特犀利的观点呢?
 
现,小编整理了李忠先生关于《公·私之间——城市步行空间精细化管理提升建议》的观点。李忠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对城市步行空间的精细化管理这一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各位读者在抗击疫情的时刻,收获一份知识干货!
 
以下是李忠先生的观点(上篇):
 
 
 
公·私之间
城市步行空间精细化管理提升建议(上篇)
 
 
1
 
城市管理的难点
不在公,不在私,而在“公私之间”
 
城市管理的难点既不在“公”,也不在“私”,而在公和私的交汇点上。这是因为,中国人在传统上比较重视“私德”,而西方人比较重视“公德”。例如,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孝顺是一个大问题,为了给妈妈看病,开车闯红灯,我们通常觉得是可以原谅的。但是,西方人觉得孝不孝顺是你家里的事情,但是闯红灯有失“公德”,是不可以被原谅的。
 
在城市空间中,公共空间是公安来管的,私人空间是保安来管的,但是在公安和保安之间的这个部分往往会出现很多由于界定不清所造成的问题。事实上近两年中国出现的几件纠纷,问题都出在这些公私之间界定不清的空间。例如,“高铁占座男”的事件,就是发生在公共空间里面的私有空间。购票者购票之后,那么在这段时间里车票对应的座位就应该是属于购票者使用。而“占座男”的行为无疑就是侵犯了对应座位购票者的空间权益。再比如说之前,有个人走在路上被一只楼上掉下来的大狗砸成了瘫痪,但是找不到狗主人,她就把所有这栋楼的业主都诉上了法庭,这涉及到私有空间里的公共空间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但是国外对于这类事情的处理就非常好,因为它是历经了几百年的探讨。1763年,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WilliamPitt,1stEarlofChatham)曾有过一次著名的演讲,题目叫《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他说,即使一个最破的民宅也要做到“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因为这是私人的自由领地。但是如果大家去过英国一个叫科茨沃尔德(Cotswolds)的地方就会发现,它那里为了发展旅游设计了一条“浪漫之路”,本来路线所经之地并非全部是公共区域,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私人领地。但是经过协商,所有的私人领地都可以进入。但是在私人院落的门上有一个标志,写着的意思是“你可以到我这里来,你可以穿越,但请为我关门”。这就是公私双方达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协议。
 

科茨沃尔德的独立住宅
 

科茨沃尔德私人院落的小门
 

科茨沃尔德门口标志牌写有“欢迎参观”、“请为我关门等字眼”
 
我们再来看日本,日本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尤其是丸之内(Marunouchi)。丸之内商务区里面有很多的绿地叫“公绿私养”,就是政府拿出公共绿地,允许企业可以出钱把自己的雕塑摆到公家的绿地上去。当年,东宝公司在拍《哥斯拉》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广告放在了这个里面。
 

丸之内车站
 

丸之内商务区
 

丸之内商务区绿地
 

丸之内街道
 
再比如说美国,有一个很靠北方的城市叫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在城市中有非常庞大的连廊系统。这个连廊系统使所有的私家楼宇可以被连通和穿越,它不但解决了明尼阿波利斯处在北方,天气比较寒冷的问题,即便是天气好的时候,也有71%~87%的使用者是选择穿越连廊通行的。
 

明尼阿波利斯
 

明尼阿波利斯
 

明尼阿波利斯连廊
 

明尼阿波利斯连廊
 

明尼阿波利斯连廊
 
那么他们是怎么解决得这么好的呢?这来源于一个传统,叫“Checks and Balances”,就是“制约与平衡”。他们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有一个英国法律专家给我讲过:任何一个权益争执问题,大家在协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原则是不能妥协的,但妥协可以成为一种原则。如果双方不做出一定的妥协,那么谁都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来看最早的《大宪章》,它不是贵族对付国王的利器,它其实是把公权和私权进行了分解,最核心的中间制度叫“特权”,然后一层层分解,一直到“人权”。在整个过程中它不是一开始就想明白的,而是历经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知道英国是很典型的海洋法系,海洋法系是判例法,判例法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不诉过往,与时俱进”的。就是不断地用各类的判例,累积成了今天的制约与平衡。在制约与平衡中,非常好地解决了公私之间的问题。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李忠Li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