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车站总是千篇一律,别人的车站却充满有趣的灵魂?
买下一张永久的车票
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列车
——《百年孤寂》
车站是一个城市(国家)文明的标志。因此,我们国家的车站,几乎都成为了地标性的存在。
提到中国的火车站,我们直接的反应是这些词:高端大气、玻璃幕墙、巨型广场、无敌屋顶。
国内车站的整体形象也比较雷同,用类型学分主要是三类:
1.大帽沿型
2.大坡顶型
3.大波浪型
标准化是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如此形式化又无特色的设计,显得过于简单粗暴。
中国铁路需要的不仅仅是傲人的速度,同样需要温情。
阿根廷铁路基金会有一句让人喜爱的话,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于交通的理解:
——有火车的地方,就有生活。
车站形成的空间,由两个动作——进和出转化为情绪。一个意味着回来,一个意味着离开,如同人生聚散。
在世界各地,我们看到太多让人让人驻足留恋的车站,值得反复体味。
例如,位于英国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King's Cross Station)。
国王十字车站是为迎接2012伦敦奥运重新设计改造的。
建筑师John McAslan为西大厅设计了一个跨度150米、覆盖整个半圆形西大厅的白色网格顶篷,这几乎是欧洲最大的单跨车站结构。
在这里,现代技术与古典语言完美融合,古与今的对话,让这个车站又多出一个时间维度。
来自过去,开往未来,车站的意义在设计语言的暗喻下,被无限延伸了。
从伦敦开出列车途径的城市中,有一站是爱丁堡,那里的威弗利车站(Edinburgh Waverley railway station)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爱丁堡最大的一座火车站,位于市中心,座落在一个小山谷里。
像欧洲其他火车站一样,威弗利火车站本身就很古老,1846年便已经投入使用。
它的占地面积很大,是仅次于伦敦的滑铁卢车站(Waterloo Station)的英国第二大火车站。
精致而又繁复的装饰,在光影变幻的配合下,显得古老并充满温情。现场给人的感受更为震撼,推荐大家有机会都去体会下。
极致的建筑体验,只留给读懂历史的人们。
欧洲的车站,大都延续历史文脉,千年的时光在车站的角落里烙印沉淀。
技艺与传统兼顾,正是建筑师们的设计哲学。在欧洲,旅途的车站中,就可以领略那些有趣的灵魂。
↑ 葡萄牙里斯本的罗西欧火车站(Rossio Station),建于1886年,由建筑师Jose Luis Monteiro设计,八个门的宫殿和难以置信的装饰钟楼令人印象深刻。
↑ 位于伊斯坦堡的锡凯尔火车站(Sirkeci Railway Station),曾是克里斯蒂笔下“东方快车号”的终点站。车站大门左右长条的红砖和彩色玻璃,使这座具有土耳其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看上去魅力十足。
↑ 位于巴黎市中心第十区的巴黎北站(Gare de Paris-Nord)是欧洲最繁忙最漂亮的中转站之一。车站正面有23个分别代表阿姆斯特丹、维也纳和其它目的地的雕像。
↑ 赫尔辛基的中央车站(Helsinki central railway station)是这个城市的重要地标之一,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车站门口那四个巨大的捧着灯球的石像,这个十分特别的形象真是让人过目不忘。
离开欧洲,东方国家的车站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尤其是日本,我们无数次在影视剧里看到这个国家的车站。日本的车站,一如他们的美食——
小而美,简约清新,充满海的味道。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在蓝色大海中缓缓前行的列车,久石让的钢琴变奏曲《海》在耳边回荡……
在日本现实生活中,海边的车站的确有迹可循。尤其在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这样的车站其实不占少数。
下滩站。位于日本爱媛县伊予市,车站编号为S09。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会情不自禁的想下车看看”。这是1999年青春18车票的海报上写的宣传标语。
此车站是铁路迷的其中一个必到的朝圣车站,不只是因能在车站月台上面对伊予滩一览无遗,也是众多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理想场所。
80后回忆杀《灌篮高手》,取景地是日本神奈川县镰仓高校前站。
井上雄彦高度还原了这里的场所,这也是《灌篮高手》铁杆粉丝必去的日本景点之一。
遇见篮球和晴子的那个夏天,故事从这里开始。
最爱的《东京爱情故事》,从爱媛县松山市梅津寺站2号月台开始。
赤名莉香将手帕绑在月台的栏杆上,随风带去所有的思念。
制作《秒速5厘米》和《你的名字》的动画大师新海诚,对于车站有一段日本式的解读:
车站与车站之间的距离,难以置信的远;
列车每到一站停留时间,难以置信的长。
这是车站的味道,海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日本的味道。
中国人对车站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年少的味道。
尽管大量的中国车站千篇一律,却也有遗珠。
↑ 最惊艳的当属阿尔山站。阿尔山站建于1937年,是日本关东军驻扎时期的产物,至今仍保存完好。
这里是白阿线的终点站,夕阳下火车进站时,站台上笼罩着一层暖意洋洋的金光,明丽暖人的色彩,令人不禁怀疑是否来到了瑞士的乡村小镇。
↑ 朱自清《背影》里父亲艰难翻过站台的情节在这里发生,南京浦口站。
它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被列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民国影视剧最热门的取景地。
除了朱自清的《背影》,毛泽东送留法学生去上海,在此丢失一双布鞋;孙中山先生灵榇抵此举行迎灵仪式;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等大事件皆发生于此。
↑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碧色寨。百年前的碧色寨,如它清新雅丽的名字一样,法式砖红暖黄的小小联排屋建筑,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的商人在此地聚集。
作为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现在荒废破落的碧色寨像是给世人开了一个法式浪漫玩笑,掩映在石榴园后的昔日繁盛不再,恍惚给人一种时空错落的失落感。
在新建的中国车站中,虽然少,却也不乏杰出的作品。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崔愷先生,先后设计建成的拉萨火车站和新苏州火车站,都是其中的精品。
拉萨火车站,舒展形态与高原地景保持一致,意向上让人联想到布达拉宫。
设计师选用藏红、白色等当地的典型色彩,木架由西藏独特的束柱支撑,神圣而庄严。整体造型极具现代感但并不突兀,继承了当地独有的建筑特色。
新苏州火车站,作为江南古城,提取传统菱形为基本元素。
菱形屋面与空间网架形成一体,大体量的屋顶被分解成同一肌理,诞生出大小各异的天井,既解决室内采光通风问题,又把大体量交通枢纽化整为零融入城市尺度。
从整体到细节,把苏州园林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匠心可鉴。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有车站。
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美丽车站,无论新建还是保留建筑,给人温暖,开往未来。
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相逢离别,车站见证了人的聚散。然而,究竟是人改变了车站,还是车站改变了人?
站台上的一颦一笑,火车边的一送一别,总会在我们的行走中一一道来。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AssBook设计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