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项目 | 北外滩及扩展区(虹口区南片区)城市设计
区位介绍
北外滩地处上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范围中的中心段和核心区(图1),也是未来上海三位一体的中央商务核心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图2)。
图1:区位示意图
图2:上海中心CBD构成
设计范围
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位于海宁路—周家嘴路以南、大连路—秦皇岛以西、黄浦江—苏州河以北、河南北路以东,共约3.66平方公里(图3)。
图3:设计范围示意图
设计目标
本项目委托的初衷是结合该地区发展的现状,把近年来完成的各类规划设计结果整合在一起,并以一个整体的三维形象呈现出来。这是一个城市更新项目,城市设计更关注北外滩地区的城市生命力发展,强调以黄浦江为资源促进北外滩地区的活力发展(图4)。
图4:北外滩发展现状
在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建设中,突出的视觉景观对快速树立地区形象或许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长远的发展动力却来自于景观与活力的协同发展(图5-1,图5-2)。
图5-1:虹口区南片区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图5-2:整体鸟瞰图
基于城市更新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设计范围内土地使用现状(图6)、城市肌理(图7)及历史街区现状梳理出虹口区北外滩地区存在的城市空间环境整体性不足(图8)、整体活力缺乏以及公共空间布局不合理很难促进活力发展、步行环境欠佳等问题,以资源为导向,在充分发掘和利用北外滩地区的滨水环境资源(图9)、历史文化资源(图10)、轨道交通(图11)等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设计的目标:充分利用和发扬虹口区南片区滨江和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北外滩作为上海中央商务区组成部分和国际航运集聚区的功能定位;为提高区域竞争力,培育特色活力区,建设:高效的商务活动场所、诱人的商业消费场所、丰富的文化休闲场所、宜人的旅游休憩场所。
图6:用地现状图
图7:城市肌理图
图8:北外滩城市空间环境
图9:北外滩地区的滨水环境资源
图10:历史文化资源
图11:轨道交通线路、站点及公交枢纽位置图
城市设计有以下四个创新点:
1、培育五个特色活力区, 激发城市活力(图12);
图12:特色活力区位置图
2、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构建连接滨水区绿地的二层步行网络(图13);
图13:滨水区二层步行网络
-
3、创新的历史文化保护模式,营造多类型的新旧共生环境(图14);
图14:里弄博物馆透视图及总平面图
4、在商务环境的组织上,建设以空中绿街为纽带的核心商务区(图15)。
图15:空中绿街
城市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一:组织与培育特色活力区
特色活力区是城市社会学的微单元。以功能交混的城市要素紧凑集聚为基础,以步行活动为脉络、以公共空间为骨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环境特色的“特色活力区”建构的创新策略,得到了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实证,旨在突破以单一功能规划分区和单一地块建设控制的传统规划模式(图16),推动区域活力与特色的协同发展,建构了北外滩地区未来发展的总体框架。五个特色活力区分别是:以空中绿街为特色的核心商务区;以滨水生态为特色的白玉兰广场办公商业休闲区;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提篮桥中心商业休闲区;以水上中庭为特色的虹口港休闲区;以里弄为特色的昆山路商业街区(图17)。
图16:传统规划模式
图17:五个特色活力区
1、以空中绿街为特色的核心商务区(图18),商务白领人员行为分析图是空间组织的依据(图19)。通过二层步行系统整合11个地块,使商务白领人员的通勤、休闲、商务和生活服务等活动全部步行化。空中绿街不但有街,还有绿色广场,整合了公共资源,提升空间品质,目前正在实施中(图20)。
图18:核心商务区
图19:商务人员行为及流线分析图
图20:空中绿街鸟瞰图
2、以滨水生态为特色的白玉兰广场办公商业休闲区(图21)
图21:白玉兰广场办公商业休闲区
白玉兰中心是北外滩的地标,也是浦西地区的地标,具有大量的办公和商业功能,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公共空间(图22)。
图22:白玉兰中心
城市设计通过架设空中绿桥,把两者整合起来,成为完整的特色活力区(图23,图24,图25)。
图23:白玉兰商业休闲综合体分层轴测图
图24:滨水区剖面
图25:白玉兰商业休闲区鸟瞰图
3、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提篮桥中心商业休闲区(图26)
图26:提篮桥中心商业休闲区
提篮桥地区原是历史上城市北区商业中心,后逐渐衰败。为复兴商业中心功能,城市设计充分利用提篮桥历史保护区作为资源(图27),与核心商务区的办公、商业、娱乐等功能结合成为新的活力区(图28)。
图27:提篮桥历史文化区新老建筑布局图
图28:提篮桥广场总平面图及剖面图
活力区形态,通过复原提篮桥的历史意象,以下海庙为中心轴线构建提篮桥公共空间,整合新旧共生的特色活力区,弘扬“提篮、礼佛、过桥、出海”的历史记忆(图29)。
图29:提篮桥中心广场鸟瞰图
4、以水上中庭为特色的虹口港休闲区(图30)。充分利用二十米宽的河流特征资源,整合形成两岸互动的新旧共生的休闲区(图31,图32)。
图30:虹口港休闲区
图31:原有规划道路系统和水闸系统图及城市设计调整过的道路系统和水闸系统图
图32:鸟瞰图
5、以里弄为特色的昆山路步行商业街区(图33),并与区域步行区连成一体(图34)。
图33:昆山路步行商业街区
图34:里弄生态型休闲街区鸟瞰图
设计策略二:构建滨水空间的连续性
充分利用黄浦江作为北外滩滨水地区发展的资源,建设服务于北外滩的优质滨水环境,完善滨水公共空间的步行连续性、可达性和可停留性,已经成为当下虹口滨江贯通决策的基础,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图35)。
图35:滨水区总平面图
除了增加滨水区地面入口外(图36),并充分利用堤坝与城市功能用地结合的滨水特色环境,根据滨水区地面高于街道一层的场地条件,建构连接滨水区和核心商务区的空中步行系统(图47)。
图36:滨江入口节点示意图
图37:滨水区活动平台与商务区空中步廊联系剖面图
设计策略三:完善城市设计各项体系
1、城市入口体系
组织入口门户空间体系,强化区域场所特征,提高可达性。(图38)
图38:入口体系图
2、城市高度体系
组织城市高度体系建立以白玉兰为核心的综合层面天际线和沿黄浦江的多层次天际线。(图39)
图39:城市高度体系图
3、城市地标体系
组织城市地标体系,强化北外滩空间定位(图40)。
图40:城市地标体系图
4、城市绿地体系
将控规的点状绿地变成网络的绿色生态体系(图41)。
图41:城市绿地体系图
5、城市步行体系
组织地下、地面、空中立体步行体系,通过地铁站与空中连廊有机整合(图42)。
图42:立体步行系统图
6、城市历史文化体系
发掘和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采取多模式的“新旧共生”手段实现保护和发展的协同(图43)。
图43:历史文化系统图
北外滩地区城市设计是基于该地区城市更新建设迅速开展,在建拟建项目几成定局,而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问题日渐浮现。在这一背景下的城市发展,要求我们仔细梳理现状、提炼问题、挖掘资源和潜力,以一种“有限度”的介入,明确区域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城市更新的关键点,围绕活力和特色的要求,以公共空间为媒介,以城市行为为内在逻辑,建构复杂城市要素之间的系统关系,落实为三维形态策略,成为指导本地区城市更新与调整的法定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TJUP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