竢实扬华 交通天下 |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主旨报告
竢实扬华  交通天下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主旨报告
(2016年5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跨越三世纪,历经两甲子。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追忆先贤伟业,共话美好未来,庆祝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华诞。在此,谨向出席纪念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校友、老师和同学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向全球各地的交大人及其家属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回首120年前,甲午战败,国运衰微。“自强首在储才”“借材于泰西各国,殊非久远之图”。1896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上“铁路学堂片”,光绪皇帝御笔朱批,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应运而生,中国近现代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由此发端。
 
120年间,学校拥有以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黄寿恒、罗河、何杰、王钧豪、吴炳焜、任朗、王柢、高渠清、徐家增、劳远昌、孙竹生、杜庆萱、孙训方、曹建猷、郭可詹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贯中西、诲人不倦的杰出名师;培养了以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世界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黄万里、中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钱崇澍和建筑泰斗庄俊等为代表的彪炳史册的科技大家;培养了以姚桐斌、吴自良、陈能宽,以及林同骅、方俊、张维、严恺、刘恢先、周惠久、庄育智等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著名科学家;培养了以杜镇远、赵祖康、侯家源、汪菊潜、龚继成等为代表的工程大师;培养了以刘大中、罗明燏为代表的著名经济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培养了以杨杏佛、武怀让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驱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培养了以李光前、徐新六、贝祖贻、李国伟、杨裕球等为代表的实业家和产业巨子;为国家和民族输送了三十余万名栋梁之才,师生中产生了59位海内外院士。卓越的交大人灿若星河,不胜枚举。对此,邓小平同志曾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
 
120年间,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致力于服务国家社会,深刻融入中华民族顽强奋斗和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大气沉稳,玉汝于成,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大精神和核心价值,就其荦荦大者,有如下数端。
 
灌输文化,沟通文明,秉持“交通成和”理想
 
交通是技术,有了道路、港口和运输工具,方可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交通是经济,地理上的互联互通,将构建起区域共同市场,进而形成国际共同市场;交通还是文明,自古以来,人类文明随着道路的延伸而传播和发展,各个民族由于道路的联通而理解和亲近。中华民族的先哲把“天地交而万物通”与“交通成和”看作宇宙之道、人伦之理,通过“交通”实现交流沟通、交融汇通。120年间,学校守交通之本,行大学之道,在滇缅公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划时代工程,以及中低速磁浮和高温超导磁浮列车中的艰辛奋斗和卓著贡献,一次次生动诠释和升华着西南交大“灌输文化尚交通、文轨车书郅大同”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
 
融通中外,采择古今,建构现代大学制度
 
在新教育刚刚发轫的19世纪末,如何创办一所现代大学,国人还懵懂无知。早期主校者取法欧美,择其长避其短,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了一套规范务实的现代大学制度。兹举数例:建校之初,即颁布施行《铁路学堂章程》;1907年颁布《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章程》和《设学总纲》;1910年在国内首创毕业设计制度;1920年采用美国康奈尔大学等世界名校原版教材;1921年初,再颁布《交通大学大纲》。这些都表明学校随着经验积累和发展需要,在大学内部治理的诸多方面日臻完善。同时,学校又根植传统,取其精去其粕,寓中西教育精华于一身。学校先贤们深刻认识到,决不能把中国大学办成世界名校的中国分校,所致力于培育的,应是懂得现代科技的“中国人”。恰如林同炎晚年所言,他掌握的技术学自西方,但价值观属于中国。
 
愈挫弥坚,薪火相传,发扬自强不息精神
 
120年中,或因战事,或因国家需要,学校屡经分合、搬迁更名,行走中华五万余里,然甫到一地,弦歌即起,教泽绵延。第一个甲子里,学校冒着日寇炮火从华北唐山举校南迁贵州平越,吃糙米住陋室,在桐油灯下匍匐地铺,勤勉课业,奋发图强。在平越时期,继1933届一个班走出4位院士之后,1943届再创一个班走出3位院士的教育传奇。抗战胜利后回到唐山复校之日,正是今天这个日子5月15日。告别“唐山时代”进入第二个甲子,学校响应中央建设“大三线”号召,数千名交大师生,携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来到四川峨眉山下开荒拓源,在原始山林中建起了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室。几代师生在中山梁下的名山电影场,留下了难忘的青春记忆。在峨眉时期,学校纵使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清贫,却甘于寂寞,潜心教学与科研。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当选的两院院士几乎都曾求学于此,在峨眉的这段学程为他们日后事业的发展打牢了坚实的根基。
 
秉承“双严”,知行合一,树立优良教风学风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校规模不大,小而精粹,治学育人,规范严格,形成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双严”传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与优势,也是历史上学校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第一位中国教授,罗忠忱先生堪称学校“双严”传统的奠定者和典范。黄万里先生在回忆他的恩师时写道“在学十九年,承恩中外师长不啻百人,然于教诲恳切,授法精湛,任职认真,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女,60年如一日,蓋未有出吾师之右者。”以罗忠忱先生为代表的教师群体,严谨治学、严格要求,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影响了代代后辈交大学人,塑造了交大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来宾们,
 
创校至今,历代交大人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不断推动学校建设发展上新台阶。在事关学校长远发展和战略布局的学科建设和校园建设上,成效尤为明显。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经过七五、八五建设,特别是最近二十余年的建设,学校业已形成工科、理科、人文社科和生命医学“四大学科群”。特别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这些年来学校主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铸就高铁“国家名片”,已经构建起轨道交通领域完备的学科、人才和科研三大体系,轨道交通特色优势更加凸显,交通运输学科始终位居全国第一。
 
由唐山内迁四川后,学校相继于1972年、1988年和2004年建成今天的峨眉校区、成都九里校区和犀浦校区,开启了“天府时代”。学校坚持三校区合理定位、统筹发展,形成了三校区“一盘棋、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座落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景区内的峨眉校区,与成都两校区深度融合;以九里校区为核心建设的“环交大智慧城”,将加快形成成都市“南有科学城,北有智慧城”的“科技双芯”发展格局;犀浦校区作为学校主校区,为学校未来发展拓展了极其宝贵的办学空间。
 
2015年1月,学校隆重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三步走”的总战略,描绘了建成“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深化改革、依法治校、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总方针,全面确立了“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数字化战略”三大战略,以及“工科登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生命跨越”四大行动计划。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向未来,我们当顺应世界经济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高等教育革故鼎新的历史潮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大引才引资力度,切实落实好学校“十三五”规划,致力于全面提升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和思想影响力,力争把学校的各项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我们要加速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进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大学的神圣使命和战略任务。我们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为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立足轨道又超越于轨道,坚持教研一体、科教结合,坚持顶天立地、军民融合,坚持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原理性、基础性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究。
 
我们要切实做好与国际高水平学术伙伴的合作与对标,坚持国际合作和开放式办学,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推动理工交叉、文理渗透、医工结合协调发展,实现交大从交通一流到多学科一流,进而实现整体一流,争取早日建成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
我们要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们要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迎接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顺应高等教育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移的深刻变革,以范式创新再造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知识探究”四位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成为“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
 
我们要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和课题为导向,构建基于研究型、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开展深度学习,做积极的知识发现者与建构者,真正让创新成为交大学子最鲜明的才学禀赋。我们要着力锤炼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优秀人才高原上构建拔尖创新人才高峰。
 
我们要坚守以文化人的大学精神
 
文化是大学的生命线,是大学的精髓所在。我们致力于把西南交大建成一所受人尊敬的高贵的有灵魂的大学,一所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为此,学校要积极从精神、制度、环境等多层面和多维度加强文化建设,秉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己任、以学术为志业的理念,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与此同时,我们要始终牢记“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继承和发扬交大人爱国荣校、实干兴邦、坚忍不拔、百折不饶的精神追求,坚守和光大交大人做人朴实、待人诚实、为人平实、做事踏实、基础厚实、专业扎实和事业坚实的优良品格,永葆交大人严谨质朴、肯干能干的本色。
 
我们要致力于促进文明交融,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交大“交通成和”的精神图景,契合中华民族“和合”的智慧文化,我们当砥砺实践,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以中国高铁“走出去”为契机,加强大学国际交流和人文交流,以人文交流促文明交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交大人的一份力量。中国高铁“走出去”,代表中国创造,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明,彰显中国自信。“世界高铁建设到哪里,西南交大的支撑就到哪里”,应当成为交大“文轨车书郅大同”崇高理想和交大人“竢实扬华、自强不息”文化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来宾们:
今年也是杰出校友茅以升先生诞辰120周年和毕业100周年,茅老曾四次出任西南交大校长,与学校一生相系。西南交大始得今天的发展面貌,得益于像茅老这样的杰出学长、校长、师长的矢志奋斗,得益于广大海内外校友历经岁月洗礼而永不褪色的关爱,得益于学校历届班子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辛勤付出和智慧贡献,得益于全体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和同舟共济,得益于教育部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得益于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在这里,一并表示最由衷的感谢!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来宾们:
“相期同造最高峰”。第三个甲子已经开启,让我们再接再厉、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大师云集、英才辈出、贡献卓著、事业长青”的交大梦,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继往开来,走向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