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站枢纽雨棚上盖项目效果图
7月19日,在杭州西站枢纽雨棚上盖项目“交地”当天,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向开发单位同步发出了该项目两处“地上空间”建设用地的不动产权证书。
据了解,杭州西站枢纽雨棚上盖开发项目是浙江省政府和国铁集团实现“路地合作”的全国首个新建高铁站雨棚上盖商业开发项目。
“以往,我们‘交地即交证’发出的不动产权证,主要是地表建设的工业类项目,此次发证项目分东西两个地块,均位于西站枢纽站房上方,距离地面足足有24米,印在产证上的宗地图不再是二维的平面图,而是三维立体的空间图。”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该项目建设用地确权发证,不仅意味着杭州发出了全省首个“地上空间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书”,更助力开创铁路交通地上地下综合开发、空间多维利用的“杭州西站”模式,进一步打通了城市开发建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为什么要雨棚上盖开发?
“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必然选择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要素。在杭州西站枢纽所在的城西区域,更是寸土寸金。
眼下,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能级不断提高。5年来,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2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全省。区域范围内,有两家市值超万亿的世界级数字科技企业,汇集了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4家省级实验室和60余家新型科研机构。在202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名单上,有173项创新项目来自杭州科创界,占全省的57.5%。这173个项目中,近三成获奖项目集聚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共集聚获奖成果83项,创新策源地打造成效显著。创新人才不断涌入。近几年,城西科创大走廊每年新增“国省千”人才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入选国家级杰出青年、国家优秀青年人数均占全省80%以上,人才净流入率为全市平均的2.5倍。以2019年为例,杭州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万,增速首超深圳、广州,而大走廊人口增速是杭州全市的1.5倍。
创新格局也有了新的定位。日前发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指出,“实施重大科研平台设施建设千亿工程,集中力量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创新策源地、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
尽管如此,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用地空间却并不宽裕。以“一廊四城”中的杭州云城为例,“云城规划面积约58平方公里,其中很多都是农用地,建设用地可供余量有限。”杭州云城建设管理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詹国平说。
在“地少、人多、发展快”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成了发展的关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在杭州云城建设推进大会上强调,要创新用地方式,通过TOD梯度开发、混合用地弹性供给、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等多种方式,向立体空间要资源,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因此,杭州西站枢纽雨棚上盖开发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内生需求。同时,这是全国首个新建高铁站雨棚上盖商业开发项目,为全国高铁线建设提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杭州西站”模式。
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根本动力。
“三维确权、一地多用”
打开空间资源双向转换通道
“此次发证,我们以项目实际占用空间范围确权,力求实现城市空间的节约集约利用和一地‘多用’,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像天空之城、未来科技城中央商务区地下连通工程项目,均是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空间,增加了单位土地的含金量。”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副主任沈宇翔介绍。
记者了解到,随着节约集约利用成为杭州土地要素配置的重要原则,杭州西站枢纽开发建设在规划初期,就充分考虑了土地的高强度复合利用,对整个项目实施地下、地表、地上一体化、分层次立体开发,创新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杭州西站枢纽雨棚上盖项目正是其地上项目的典型代表。
项目通过设置在站房两侧的城市空中步行连廊实现站房与上盖开发、站房与城市、城市与上盖开发及站南站北之间的便捷互通,在实现多维度站城融合的同时,实现土地和空间资源最大限度节约集约利用。
“这是展现杭州西站枢纽站城融合开发理念,展示杭州城市形象的窗口示范项目。”杭州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已公示的上盖建筑方案,雨棚上盖的开发空间分别位于西站枢纽东西落客平台站房雨棚上方四角,规划为商业/商务用地,将开发特色酒店、总部办公综合体,开发体量约50000平方米。而在西站枢纽站城综合体较长的建设周期内,雨棚上盖还可以用于产业过渡。
“这里交通换乘便捷,建筑还将进行特殊降噪处理,且项目的定位会与站城综合体形成差异,将进一步提升杭州西站枢纽的城市服务多样性。”西站枢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入驻雨棚上盖的期望。
“上天”“入地”探索城市发展新空间
创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如果说,去年杭州发出全省首本地下综合管廊不动产权证,是对企业积极向‘地下’要空间的‘鼓舞’,此次结合西站枢纽项目开发建设,发出全省首个‘地上空间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则是杭州向‘地上’要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探索。”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形象地介绍。
“不动产权证是建设用地出让、开发不可缺少的一本证,后续项目建设审批都要用到这本证。”项目开发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长期参与长三角开发建设项目,此次也是他首次拿到“地上空间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
小小两本证,来之却不易。
据了解,西站枢纽上盖项目与盖下项目属不同土地性质、不同建设主体,在尚无先例情况下,余杭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市规划资源局指导下,通过多轮专家学者论证、测绘方沟通协调、现行法律法规查阅,逐个攻克难点,最终完成确权登记,同步实现了“交地即交证”的目标,节省了企业办事时间。
为此,该项目负责人对杭州的营商环境盛赞有加:“规划资源局部门从市局到分局提前介入、一路陪跑,政府部门真是做到了‘五星级店小二’服务,这让我们对确保明年亚运会前项目如期交付更有信心了。”
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西站枢纽雨棚上盖项目的立体开发设计和地上空间确权发证,是杭州以TOD开发深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系统性探索,未来将持续探索城市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和价值提升“杭州模式”,推动交通枢纽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全力打造综合交通示范点、科创走廊会客厅、绿水青山园中站、世界名城新名片。
来源:杭州日报、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