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轨道交通站城一体(TOD)发展思考

作者:刘畅、张亚男、刘剑锋

 
 
得益于综合利用国土空间、助力打造高效通勤圈、推进站城一体化融合等特点,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策略在中国被广泛推广与应用。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多个城市推出TOD规划名单,北京市也于2020年公布了《北京市轨道微中心名录(第一批) 》,旨在推广北京市的TOD建设。
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UCD城市仿真大数据平台”,对北京市地铁站点的TOD发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剖析北京地铁TOD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内部比较和外部经验,探寻未来北京地铁TOD发展之道。
 

分析现状

北京地铁TOD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1.北京地铁车站“先有城,后有站”的特征明显,TOD的引导效果欠佳

 

北京地铁TOD的发展水平呈“中心高、外围低”的特点,地铁TOD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北京地铁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将城市的1小时通勤半径扩大至城六区外的范围,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展和框架的搭建。地铁4号线、八通线的城区外围车站周边也获得了良好的建设。但是北京市周边城市建设水平较高的车站多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外围城区的车站周边建设普遍落后,表明北京的城市发展更多的是追随城市的建设,而非地铁TOD的引导。

图名:北京全市人气活跃度热力图

来源:城市仿真大数据平台

 

 

▼东京的TOD发展堪称典范,在经过“摊大饼”式的发展后,60年代东京的城市发展由“限制”转向“引导”,城市的发展通过沿轨道的延伸,在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建设开发,形成新的城市功能聚集区,有效的引导了城市的有序发展。
图片
图名:东京都市圈现状用地图

 

 

2.地铁线路与部分功能区联动不足,导致地区出行问题突出

 

北京市虽然地铁运营里程高居全国第二(2020年),但仍有部分大型功能区未实现地铁的覆盖。例如位于后场村路的中关村软件园地区,有600余家企业,8万人的就业人口,是北京主要就业区之一。而该地区的地铁站都位于就业区的外围,没有深入至核心区,再加上极不友好的慢行系统,致使中关村软件园的出行极度不便,道路拥堵严重。

▼中关村软件园地区的地铁覆盖不足,两个地铁站之间相隔4km,大量乘客出站后还需依赖摆渡车等其他交通方式通勤。

 

图名:软件园地区地铁覆盖情况

 

▼地铁站距离办公地点较远,出站后需要乘坐企业接驳车。

 

图名:软件园地区的通勤者正在排队搭乘班车

 

▼公共交通不便,进出该地区的人选择小汽车导致道路拥。

图名:软件园地区早高峰的交通拥堵

 

 

3.北京地铁外围车站功能混合度欠缺,导致城市的职住分离现象未得到有效缓解

 

北京市的职住分离现象严重,平均每天长达47分钟的单程通勤时间已成为北京“打工人”内心的痛楚。但由于北京地铁TOD的发展不充分,未有效的引导城市就业转移,北京的通勤族仍需忍受全国最长的通勤距离。

▼回龙观站周边的居住用地面积占比高达85%,其他功能不足。导致该区域早高峰大量的居住人群需要进入中心城区就业,因此进城方向的地铁线路极其拥堵。

图名:回龙观站周边用地情况

 

▼13号线西段车站周边用地功能混合度低,早高峰进城方向客流远高于出城方向,具有明显的潮汐性。

 

图名:13号线早高峰车内人数示意图

 

 

4.外围地区土地开发与地铁建设时序的不统一,造成城市和地铁的脱节

 

 
昌平线是北京的一条郊区地铁线路,联系了昌平区与北京城区,于2010年底开通运营。但是过去十年内,昌平线周边并未依托地铁站进行TOD开发建设。从昌平线各车站的开发强度与全市平均值对比可以发现,昌平线的TOD的开发在全市处于落后的水平。
昌平线车站名称 开发强度 开发强度排名(共340)
全市平均 0.39 --
昌平西山口 0.03 333
十三陵景区 0.01 340
 北邵洼 0.05 321

昌平东关

0.23 101

昌平

0.50 101

南邵

0.07 307

沙河高教园

0.16 386

沙河

0.35 216
巩华城 0.06 316
朱辛庄 0.06 311
生命科学园 0.30 243
西二旗 0.34 221

表名:昌平线车站TOD发展指数在全网的排名

数据来源:城市仿真大数据平台

 
▼从卫星图可以看出,昌平线周边没有明显的围绕地铁车站进行开发建设

 

图名:昌平线部分车站开发情况卫星影像图

 

 

 

 

5.北京地铁车站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较低,车站出入口与周边建筑连通性较差

 

北京地铁无论是从出入口数量和出入口的连通性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76%的车站出入口≤4个,87.6%的车站出入口未与周边建筑物相连。较少的出入口和较低的连通性,会造成大量的行人活动需要在地面上完成,因此交叉口处的步行者和机动车常常处于拥挤状态,降低了空间的安全性和舒适感,同时也会对车站周边的开发产生不利影响。

 

图名:北京地铁车站出入口和建筑一体化实现指数

 

▼东京新宿站有10条线路接入,出入口超过100个。整体设计以人行系统为核心,建立了步行通道、风雨连廊、建筑中庭和室内外平台等公共设施,形成立体交通系统。实现了交通组织空间与公共空间的高效融合。
图片
图片
图名:新宿站TOD设计(上:新宿站外观,下:新宿站枢纽站台与轨道组织)
图来源:网络

 

展望未来

北京地铁TOD发展发展建议

 

 

通过对现状的解读和问题的剖析,我们从规划层面上提出地铁TOD发展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TOD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发展背景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地铁TOD的发展应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表明了北京市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时代已经结束,建设指标紧张、无法实行高密度开发才是北京市发展的新常态。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地铁TOD的建设也要转变思路,不能一味的高强度高密度开发,而应该将重点放在调整用地功能、升级优化配套服务设施、慢行系统的建设、老城区的更新改造等方面,紧跟城市发展的方向。

图名: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思路和举措

来源:北京市政府官网

 

 

2.高密度、高混合度的开发不是重点,注重功能的适配性才是TOD的发展之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地铁TOD的发展应着重于车站开发与所在区域定位、用地功能和交通功能等的适配性。例如位于中心城区的车站,应着重考虑步行环境的优化、配套功能的优化,支撑起城市中心的定位;而位于外围地区的车站,则应考虑功能混合度,站城一体化设计等,促进车站及线路的职住平衡。
▼以东京中央线三站为例,新宿站作为核心区重要车站,周边实力强于外围组团核心立川站,但功能混合度却低于立川站。

图名:东京站点TOD差异化发展模式

来源:项目资料

 

 

3.TOD的发展不应只聚焦在新建城区,老城更新同样应该关注

 

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结束,用地功能和路网较为稳定,规划调整改变余地有限。而老城往往存在着城市布局与地铁结合不够、道路资源紧张、停车困难等诸多问题,所以TOD的发展不应该仅仅聚焦在外围新城,也应关注老城的发展。而如何在老城更新改造中贯彻TOD理念,保护老城区原有建筑,引导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已成为北京和众多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名:老城区TOD发展建议

 

 

4.需考虑车站的差异性,分类分级引导TOD发展

 

车站所处的城市区域不同,对其TOD的建设的需求也不同,例如位于居住区的车站,应考虑周边的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而位于交通枢纽的车站,则更应着重城市门户方面的建设。
所以地铁TOD的发展应结合车站所在区位和上位规划,对车站进行分类,确定车站应提供的服务功能,再对各车站提供量身定制的开发方案,使车站更好的服务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

图名:地铁TOD车站分类

 

 

5.通过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让TOD的设计更符合生活需求

 

北京有大量的地铁车站周边的慢行系统建设欠佳,路网密度较低,可达性较差,从而降低了车站对周边多个功能区的覆盖和服务。以虎坊桥站和上地站为例,由于车站周边路网的差异,导致两站的步行10分钟可达性存在较大差距。

图名:虎坊桥站和上地站步行可达性

 

TOD发展的灵魂是慢行系统的设计,构建连续的步行系统是TOD社区最基本的人性化设计要求通过良好的慢行系统,建设以人步行生活为动线的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依托步行加公共交通的TOD生活方式。

 

 

6.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北京特色TOD发展之路

 

TOD难,不是难在理念,而是难在实施。TOD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专业沟通不畅、政策法规难以支撑、参与主体责任不明确等诸多挑战,从而制约着TOD的发展,亟待通过政策和法规来扫清TOD的发展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住建部2015年发布《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来规范TOD的发展,国内多个城市也颁布了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指导意见。其中成都的TOD建设卓有成效,从全市规划层面顶层设计,发布《成都市轨道交通专项资金筹措方案》、《关于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实施细则》等多项实施指导文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等,并推出了TOD示范项目,陆肖站TOD地块也成为了成都历史上首个公开拍卖的TOD地块。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城市的政策制定更是具有独特性。因此北京市更需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北京市的TOD发展体制机制,展现首都的TOD发展风采。

名:成都陆肖站TOD项目设计

图来源:网络

 

 

结语

 

 

地铁TOD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成果需要五至十年、甚至更久才能体现。
未来伴随着城市的发展,TOD的发展问题和建设重点也会发生变化,应保持着发展的眼光,随时对城市TOD的发展进行评估,确保TOD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